此中有真意——蘇毓印象
蘇毓是真心喜歡畫畫的人。
前幾天看朋友圈,蘇毓去了南京,為了看傅抱石畫展。之后轉道杭州,看了陳之佛、潘天壽、黃賓虹、吳門四家的作品展。記憶中,這是半年內蘇毓第二次出遠門看展覽了。大理地處邊疆,看個大家、名家的展覽是不容易的。在我的畫家朋友里面,能夠騰出時間、精力、財力,專程跑幾千公里去看個畫展的,很少。
畫畫不外乎多練、多看、多讀書。多看就是看經典,很重要。眼光高畫格就高,這一點毋容置疑。眼光不會生來就高,也不會看幾本印刷品就高,蘇毓能夠認識到這一點,起點就不低,畫定然不會俗。
人生的路有千百條,很多人懷揣夢想卻走向現(xiàn)實,也有人向著自己的理想,不停跋涉。
蘇毓就是為了自己的理想不停跋涉的一個人。他學校畢業(yè)后在一家影樓做攝影師,已經小有成就。然而,為了自己的理想他放棄了工作,一心畫畫。后來拜在花鳥名家寇元勛門下,潛心鉆研技藝。
生活中,蘇毓顯得隨和大方,容易相處。而在藝術上,他似乎是一個為畫畫而生的人,天生的,沒辦法。他很執(zhí)著,一門心思在畫畫上,有時一天畫幾十張。我第一個感覺是不可思議,第二個感覺自己是個懶人。當然,蘇毓執(zhí)著追求藝術,是有資本的,也就是說他對畫畫有著很好的天賦。行話說的:有感覺。感覺不是練出來的。感覺也不是單一的一個模式。但“有感覺”,肯定得有過人之處:過人的洞察力、過人的感知力,過人的表現(xiàn)力等等。大面上的東西,常人都能體會到。這一點,那一點的獨特之處,只有少數(shù),甚至只有某個人才能體味到。
其實,蘇毓的過人之處就在于真誠,對繪畫的真誠。我的認識是,畫到一定的程度,審美的層次就是在比誰更真誠。特別是中國畫,表達真誠的感受最重要。自己感受的東西多一些,表達就會更生動一些。跟做人一個道理,“老油條”,八面玲瓏,雖然能討好,畢竟是俗了。
“如果一片葉子可以讓你感動,為何還要去看一朵花!”蘇毓說。一朵花,一只鳥、一方硯、一個茶杯、一枚荔枝……這些都是他表現(xiàn)的對象。此前,他有一些國畫基礎,他的畫面是比較繁復的,F(xiàn)在受寇元勛老師的影響較大,追求寫意精神,喜歡逸筆草草,簡潔淡雅,三五小枝則表現(xiàn)意境。他知道,中國花鳥畫遠遠不只是畫了一朵花、兩只鳥這么簡單。它只不過拿這個題材作個借口。其實它表達的完全是一個宇宙觀。“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”。三兩筆可以一個乾坤,糊涂亂寫活活一個世界。
中國畫的初級層次就是畫什么像什么,一朵花,每一個花瓣,總是用筆墨把他描繪下來,然后生發(fā)出一些意趣或意境。說實在的,大多數(shù)畫家終其一生也就在這個層面上。再上一個臺階,就是筆墨既要附著在物像上,又要超越物體成為“有意味的形式”。這個尺度很難拿捏。
蘇毓是拿捏得比較好的一個畫家。他近期的一些作品已經有很好的體現(xiàn)。第三個層次就比較難了,要有很高的技術要求,又要體現(xiàn)一個人的知識量、藝術觀、精神性、方法觀、個人修養(yǎng)等等。這個是無止境的,難以拿捏,難以把控的,正因為如此,才那么誘惑。
作為80后的蘇毓,在花鳥畫方面已經表現(xiàn)出不凡的潛質,如能再深入傳統(tǒng)、全面發(fā)展、堅持前行,我相信,他的未來不是夢。
張輝乙未秋于寶林居
藝術簡介
蘇毓,白族,1981年生,云南大理洱源人,2001年畢業(yè)于云南工藝美術學校裝潢設計專業(yè)。2014年結業(yè)于云南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。著名畫家寇元勛先生入室弟子,F(xiàn)為云南省美術家協(xié)會會員,大理州美術家協(xié)會副秘書長,大理州書法家協(xié)會會員,大理州政協(xié)書畫室特聘畫家,大理書畫院特聘畫家。
部分作品欣賞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