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筆墨傳家”王效會、王永亮、王永敬中國畫展合肥開幕
2015-11-27 16:12 | 點擊:
次

開幕式現(xiàn)場
嘉賓及參展藝術家講話
11月21日上午十點,“筆墨傳家——王效會、王永亮、王永敬中國畫展”于晶宮美術館開幕。展出了王效會、王永亮、王永敬叔侄三人創(chuàng)作的百余幅中國畫作品,展覽把花鳥畫、山水畫并置的策展方式,顯示了藝術創(chuàng)作豐富多變的特色,其中鮮明的時代特征、多樣的創(chuàng)作形式、強烈的個性語言,都彰顯了各自的藝術追求和審美理想。
本次展覽分三個部分,第一部分是王效會的花鳥畫60余幅,第二部分、第三部分分別是王永亮、王永敬的山水畫,本次展覽共展出三位畫家的中國畫一百余幅。展覽中作品分量最重的是今年80高齡的王效會先生創(chuàng)作的花鳥畫,60余幅精品佳作,內容豐富,形式多樣。
安徽省人大常委、環(huán)資委主任余焰爐,省委宣傳部副部長、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局長車敦安,省文聯(lián)主席、書記處書記吳雪,省文化廳副廳長唐躍,著名美學家郭因,省美協(xié)名譽主席郭公達,原安徽省書畫院院長王濤,省文藝評論家協(xié)會副主席劉繼潮,中共六安市委書記孫云飛,省美協(xié)副主席王佛生、張國琳、丁寺鐘、師晶,省書法家協(xié)會副主席張兆玉,原省攝影家協(xié)會主席康詩緯,省書法家協(xié)會顧問方紹武,賴少其藝術館館長于在海,蕭龍士研究會會長蕭承震,亞明藝術館館長陸小和,安徽青年報社社長韓陽,省美學學會會長陳祥明,合肥市文聯(lián)黨組書記、主席陳飚,太和縣委常委、宣傳部部長孫秀健等領導以及省內外著名藝術家、收藏家出席了開幕式。
三位藝術家都是當年太和縣成為文化部掛牌“全國書畫之鄉(xiāng)”的積極推動者。王氏一家有十余位從事美術學習和工作的親屬,展覽展出的僅是其中叔侄三人的作品。三位畫家各具面貌,“和而不同”,體現(xiàn)了他們中國畫筆墨傳承中各自突出發(fā)展個性特色的方向,但他們的藝術特點形成過程都有一個共同特點:都是通過不斷的寫生,使作品產生特色,他們都特別堅守生活是藝術的源泉,深入生活是他們藝術成功的秘訣。在王效會先生的培養(yǎng)和帶動下,使侄子輩的兩個畫家有了今天的成就,他們的藝術風格各異、畫種選擇上的不同,反映出了他們家族教育和家族繪畫的包容、包涵和開放精神,這樣也區(qū)別了一般家族繪畫陳陳相因的慣例,所以使此展也就變得別具一格。
據悉,本次展覽將持續(xù)至11月28日。
王效會接受采訪
王效會《秋實》
王效會先生的花鳥畫以牡丹、蘭草、荷花、芭蕉、葡萄、美人蕉、石榴、梅花、孔雀、鱖魚等題材為主,有時候兼及博古畫和人物畫。他的花鳥畫特別體現(xiàn)了他的老師孔小瑜先生“目識心記”的寫生要求,他畫中有些寫生作品,就是自己所種牡丹的描繪。畫展中的多幅雨中牡丹,情態(tài)可愛,墨、水、彩的融合中呈現(xiàn)出以情動人的景致,這是他善于生活觀察在筆墨表現(xiàn)上的成功反映。因為每天都要到自己牡丹花園里去觀察,所以許多畫面上的牡丹不再僅僅是形似的層面,“目識心記”之追求,以及神似提煉的努力,使自由運筆在自主的結構上,有了不同一般的感覺。王效會先生的繪畫特點,用筆粗獷大方、奔放熱烈,他作品中牡丹花葉的描繪是在放松、快意的意趣中表達,不追求謹細的花鳥畫筆法,甚至有時候的用筆是不拘小節(jié)的,所以大部分作品的畫面上就明顯地呈現(xiàn)著中國畫寫意的大氣風貌。雖然時不時會有特異的畫作出現(xiàn),整體上走的是中和的審美路線。畫展中的展出作品表現(xiàn)內容豐富,構圖變化多端,更重要的是情感在筆墨中的抒發(fā),也是自然而然,自如自在。
王永亮接受采訪
王永亮《北山寒煙起》
王永亮先生1958年生于安徽太和。現(xiàn)為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、專職畫家,國家一級美術師,中國美術家協(xié)會會員,中國畫學會理事,中華慈善美術家,皖西學院客座教授,大別山書畫院長。中國畫多次在全國性畫展中獲獎。出版著作有《王永亮畫集》、《王永亮山水作品集》、《王永亮大別山水墨寫生集》、《中國畫與道家思想》等。王永亮的作品是筆墨化的田園山水,他長期把大別山作為寫生基地,幾乎走遍了橫跨鄂豫皖三省的大別山山脈,質樸而敏感,在融匯傳統(tǒng)筆墨、深入感悟生活中造就了自己獨家的筆墨特性。他筆下的大別山,是中國南北水系分水嶺的結構特色,兼?zhèn)淞四戏缴剿嫷挠粜愫捅狈缴剿嫷男蹨啠_辟了古往今來較少有人涉足的大別山山水畫新路,為未來大別山繪畫提供了創(chuàng)新的一個范式。近年“信步大別山”個人畫展通過不斷在全國的巡回展出,已經產生了較為廣泛的影響。他的中國畫,以線皴融合點皴,筆根點和渾圓點并用,皴法與山石樹木結構線的靈活呼應,使之既增添了畫面的張力,又表達了大別山的蒼勁骨氣,或干或濕的闊筆點與圓渾點的妙合點苔,增添了畫面的渾韻與厚重,更恰如其分地表現(xiàn)了大別山融蓊郁與雄壯于一體的神韻。
王永敬接受采訪
王永敬《萬般黃山夢》
王永敬先生1963年生,安徽太和縣人,F(xiàn)為安徽省文化館畫家,國家一級美術師。中國美術家協(xié)會會員、中國文藝評論家協(xié)會會員、安徽漸江國畫院副院長、安徽省美術家協(xié)會理論研究部主任、安徽省美術理論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。出版著作有《焦墨黃山·王永敬畫集》、《古典與現(xiàn)代·黃賓虹論》、《焦墨黃山題跋選》等。王永敬在創(chuàng)作上繼承新安畫派傳統(tǒng),在研究黃賓虹藝術中,一直堅持以書法作畫法、換個角度畫黃山的創(chuàng)作理念,十余年堅持到山中的寫生,通過不斷的提煉,形成了獨樹一幟的“焦墨黃山”畫風。其畫風突出“筆墨安徽”的徽派文脈,以書法的用筆寫出了黃山雄壯蒼茫的筆墨形象,靠繪畫、書法與理論的綜合修養(yǎng)取勝,于筆墨圖式個性化特色上走出了一條自己的創(chuàng)作之路。他的焦墨山水畫不僅主要包括其所畫的黃山山水畫、皖南九華山、太平湖與徽州民居,還包括他用“焦墨黃山”的作畫理念所畫的其他山水畫,整體特色是蒼茫渾厚。
展覽現(xiàn)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