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讀翰墨千秋:如何打造藝術電商生態(tài)圈
目前在仍占主流傳統(tǒng)行業(yè)的思維模式中,藝術電商的出現無疑是給藝術市場注入了新型思維模式。而在已經形成固定模式的藝術生態(tài)圈中,新業(yè)態(tài)的出現又該如何打造自己的藝術電商生態(tài)圈?
傳統(tǒng)思維模式下的藝術生態(tài)圈
畫廊、藝術家、拍賣公司作為藝術生態(tài)圈中的主力軍角色是相互存在。藝術家通過畫廊推廣藝術作品,尋找買家、藏家,而拍賣公司每場拍賣活動的啟動則是需要通過藏家的委托,拍品征集來進行的藝術品交易,這樣的流程在線下藝術生態(tài)圈中已經逐漸形成了一種固定模式。但藝術家的角色卻顯得過于被動的角色。于是,有的藝術家便想要繞過畫廊,獨自和拍賣公司合作,但面對數額較大的前期費用又只能望而卻步。在如今互聯網的大背景下,也有不少藝術家嘗試借用互聯網直接展示、推銷自己的藝術作品,但又苦于沒有尋找到有實力正規(guī)的電商平臺,最后仍舊不了了之。
而藏家、買家的存在則更像是只是“付錢”的角色,在固定的時間和場地,對“一面之緣”的藝術品僅是初步了解就得進行高價格的競買,顯得過于牽強。
讀翰墨千秋打造藝術品電商生態(tài)圈的新思維
2013年8月18日國內首家藝術品移動電商——翰墨千秋藝術交易中心APP的上線,標志著國內首家藝術品移動電商的誕生,平臺是由翰墨千秋與香港高盛聯合投資700萬美金共同打造與運營。截止2015年5月底翰墨千秋藝術交易中心在線拍賣業(yè)務總成交額逼近1700萬元,綜合成交達67.79%,發(fā)展前景可見一斑。藝術電商的出現,為固有的傳統(tǒng)思維模式的生態(tài)圈打開了新思維。
1)免費上拍政策。藝術家可直接委托作品給翰墨千秋藝術交易中心平臺,繞開畫廊的高額傭金及線下拍賣公司高費用門檻,為廣大實力派藝術家提供在線拍賣和展示銷售作品的專業(yè)平臺。
2)24小時在線保真競拍。真假難辨一直是藝術市場存在的問題,這一點在藝術電商中被更加放大,而藝術品電商是否有公信力,取決于該藝術品電商平臺中的作品是否保真!翰墨千秋藝術交易中心為了塑造良好的藝術平臺氛圍,規(guī)避贗品,平臺上的作品全部由當代藝術家本人親自提供,100%保真,24小時隨時在線競拍。并且平臺還支持藏家成功競拍的作品二次委托銷售,這無疑是將藝術行業(yè)的買保真作品難、賣藝術作品更難的尷尬現狀進行了質的變革。
3)打造藝術財富平臺。國內人們的一貫思維,認為藝術品投資的門檻很高,只是有錢人才能玩的“游戲”,普通的投資者只能可望而不可及。在藝術市場電商化的趨勢下,藝術品投資和收藏也開始“飛入尋常百姓家”,藝術品收藏的門檻大大降低。翰墨千秋藝術交易中心提倡藝術品大眾新型理念,人人都可以成為藝術收藏家。藝術品的消費群眾不再只是局限于中高層消費群體。
4)新型代理模式。翰墨千秋藝術交易中心提出新型代理模式思維,免費加盟翰墨千秋,成為翰墨千秋的區(qū)域代理商,推廣注冊用戶即可獲取傭金收益。輕松做代理,輕松賺收益。對代理減少了相應的硬性條件的限制,在開展代理的工作上更具機動性與靈活性。
5)畫廊和藝術電商O2O的商業(yè)模式。畫廊曾擔心藝術電商的出現會搶走藝術市場的部分份額,畫廊和藝術家的合作,往往經過一段繁瑣的流程,比如畫廊代理后,經過作品的預展、大面積的包裝推廣之后,才得以進行買賣,但是這種過程之后藝術作品的價格也一定不菲,高價格的藝術作品賣家覺得正好,買家覺得不值,作品就這樣被 “擱置”,畫廊想要與藝術家繼續(xù)進行合作就越來越困難,這就需要尋找一種新出路。翰墨千秋藝術交易中心結合畫廊行業(yè)的傳統(tǒng)經營,推廣兩全其美的O2O商業(yè)模式。
6)拍賣公司預展平臺。在互聯網這片藍海背景條件下,藝術電商充分符合互聯網移動性、個性化的特點,隨時隨地一機“掌”握在手。正是因為藝術電商的便捷性,平臺的訊息能時刻被用戶了解,拍賣公司也看好藝術電商優(yōu)勢和發(fā)展前景,尋求預展等相關合作機會。
翰墨千秋打破了傳統(tǒng)藝術行業(yè)固有的思維模式,開辟了獨具特色的藝術電商生態(tài)圈新樣貌。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,藝術類電商將借由互聯網的優(yōu)勢順勢起飛!